您好;欢迎访问河南修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收藏网站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电话:18749782888

新闻动态
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发布时间:2023-03-15 点击次数:246次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

  1. 阴阳

  对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事物的阴阳属性

  (1)可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事物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阳之口还可以再分阴阳

  比较的对象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发生改变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指阴阳双方的相互一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 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2)阴阳互用 阴阳双方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3. 阴阳交感与互藏

  (1)阴阳交感 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处于和谐状态时相互感应而交合。

  (2)阴阳互藏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

  是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

  4. 阴阳消长

  阴阳双方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1)互为消长 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关系所导致。基本形式: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2)皆消皆长 原因: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所导致。基本形式:阴随阳长、阳随阴长、阴随阳消、阳随阴消。

  5.阴阳转化

  (1)概念:事物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2)转化发生的阶段:多产生干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

  (3)转化的形式:渐变形式、或突变形式

  6.阴阳自和与平衡

  (1)阴阳自和 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

  (2)阴阳平衡 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干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1)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

  (2)精与气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

  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盛(邪气盛则实);阳邪侵犯人体而阳气亢盛,实热证(阳盛则热);阳盛口消耗体内的阴液(阳盛则

  病)。阴邪侵犯人体而阴气亢盛,实寒证(阴胜则寒);阴盛可消耗体内的阳气(阴胜则阳病)。

  (2)阴阳偏衰(精气夺则虚):阳虚不能制阴而阴气相对亢盛,虚寒证(阳虚则寒)。阴虚不能制阳而阳气相对偏亢,虚热证(阴虚则热)。

  (3)阴阳互损:阳虚导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导致阳虚(阴损及阳),终阴阳两虚。

  4.用于疾病的诊断(1)分析四诊资料

  阳 色泽鲜明,语声宏亮、多言,呼吸有力、声高气粗、躁动不安、身热恶热等。阴 色泽晦暗,语声低微、少言,呼吸微弱、蜷卧静默、身寒喜暖等。(2)概括疾病的证候

  阳证 表证、热证、实证阴证 里证、寒证、虚证

  5.用于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

  ① 阴阳偏盛(实则泻之)阳偏盛为实热证,热者寒之(兼阴虚配以滋阴);阴偏盛为实寒证,寒者热之(妆阳虚配以

  助阳)。

  2 阴阳偏衰(虚则补之) 阴偏衰为虚热证,滋阴制阳(阳病治阴);阳偏衰为虚寒证,扶阳抑阴(阴病治阳)。

  ③ 阴阳互损 阴阳两虚 阴阳双补。(2)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①药物:温、热属阳,其中偏寒、偏凉为阳中之阴,偏温、偏热为阳中之阳;寒、凉为阴,其中偏寒、偏凉为阴中

  之阴,偏温、偏热为阴中之阳。② 五味:酸苦咸为阴,辛甘淡为阳;③升降浮沉:沉降为阴,升浮为阳。

  


  • map
    查看地图
  • 18749782888
    咨询热线
  • message
    短信咨询